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 道德经的感悟怎么写 (15篇)

道德经感想感悟的书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对道德经的理解**:这是你的感悟和对你所读的部分或全书的深入理解。可以阐述你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这些信息包括你从中学到的观念、价值观,或者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2. **道德经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明你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观念和价值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你的行为和决策。
3. **个人感受**:这部分可以包括你的情感体验,例如你对道德经的喜欢或欣赏的程度,或者你对某些部分或全书的反感或困惑。
4. **与其他书籍的比较**:可以比较其他书籍与道德经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道德经。

对于“道德经”这个词的理解,它通常指的是《道德经》,即老子所著的经典著作,也被誉为“万经之王”。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这些思想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范围内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产生了影响。

在书写感想感悟时,请注意保持真实和诚实,并尽可能地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感受。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自己从新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或这个主题。这有助于你写出更深入、更有启发性的感想感悟。以下是有关于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 道德经的感悟怎么写 (15篇)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1

《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截止到这一章为止,我们是否发现老子的《道》(道德经的简略之称,下同)前四章布局是:

第一章——论道;

第二章——谈“无为”;

第三章——进一步谈“无为”;

第四章——论道。

根据上面的分析与罗列,我们应该可以隐隐地意识到,在第五章中,老子会再度回来谈“无为”。

于第四章论道之后,老子在居然真的是在第五章中继续接着谈了无为。

不仅谈了,而且还隐藏得比较深,在第五章中,老子列举了当时生活中的两件事,借着这两件事,老子悄无声息地再一次强调了《道》这部经典的核心观点之一:无为。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的一些自然现象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夏天的阵雨。夏天的农村是非常忙碌的季节,天气的影响对当时农村的夏天的生产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

早稻收割后自然要晾晒,夏天温度高,日照充足,农民一般会抢时间将收割进来的稻谷晾晒干后入仓存储,作为整年度的口粮。

但是夏天的阵雨经常非常有趣,刚刚还是大晴天,一转眼一阵大风,一大片乌云,一声炸雷,雷阵雨说来就来了,然后晒谷场就像在打仗,大家纷纷忙着收稻子、防雨。更有趣的现象是:经常是村子东头疾风骤雨,村子头却阳光普照。

因为农民已经喜欢了这种夏天的娃娃脸,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从不曾为此责怪老天不公平,更不会因为阵雨淋湿了稻子而咒骂老天不仁不义。

天就是这样,该下雨就下雨,该刮风就刮风,该干旱就干旱,该洪涝就洪涝,从不曾偏袒任何地方,更不会关照任何人!

冬天无论多冷,该下雪了,那么老天还是会送来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让寒冷进行到底,他丝毫不考虑天下有人会因为一场大雪而冻死于户外。

夏天无论炎热,日照继续猛烈进行,他从不曾顾及天下有人会中暑死亡于户外的高温环境。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老天只按自然规律办事;无所谓仁或不仁。

在老子看来:老天只是遵循着道来办事;无所谓仁或不仁。

这就是老子在这一章中所谈及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古代祭祀的时候,用草扎成的狗,祭祀之前大家都对其毕恭毕敬,虔诚得不得了,祭祀完了之后,这货就成为了垃圾,随风飘,满地是。

老子在拿“刍狗”现象说明一点:天地无所谓仁或者不仁,天地待万物都像世人待祭祀完毕之后的刍狗一般。不去管它,也不去占有它,顺其自然之道而行之。

世人在虔诚万分地扎出一只只的刍狗,只是为了祭祀用,祭祀之后,世人不认为哪一只刍狗是我的,哪一只刍狗是他的,那么能说世人对刍狗不仁吗?莫不是要把这些祭祀完毕之后的刍狗都收集起来,当柴火烧了才算是仁?

让事物顺着自然之道而行,不背道而驰,这不正是老子一再强调的无为吗。所以,得道明道的圣人,也无所谓仁或不仁,他们只是善于做一件事:无为,让百姓顺气自然地生活、顺气自然地发展生产与家庭、顺其自然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老子讲的第二件事:关于风箱(橐tuó龠yuè:风箱)的故事。

风箱,这玩意儿80后、70后一定见过,60后一定非常熟悉。就是小镇街角那个铁匠铺里头,使劲捣鼓一下就能使炉火更加旺盛的东西。

老子不仅是圣人,更是一个思想者、哲学家,他总能透过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东西,洞悉一切深度隐藏的道。

老子认为风箱有三大特点:

其一、风箱里面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当然还有无处不在的空气;

其二、风箱里面的空气是永远也用不完,永不枯竭的;

其三、风箱这玩意儿是越捣鼓,风就越多,风量就越大。

老子其实想说的只有一点:天地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风箱,好多事,你最好别捣鼓,越捣鼓越多,越多越糟糕,越糟糕越难以治理;反过头来讲,你如果不去捣鼓这个风箱,那么那些风依然还是存在的,并不会消失,但是风不会扎堆一起出来,那么天下自然就宁静了。

无需继续解释了!

还是那两个字:无为。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2

道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关于道德问题前人有很多思考,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道德问题的一点感悟。

道德与本性

关于道德与本性,先秦时代就有三种不同的论断: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告子的性不善不恶论。探究这三种观点的不同主要是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三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但也有可取之处。

我以为论本性无分善恶,同情、怜悯、嫉妒、残暴等等都包含于人性之中,只是有些本性更容易导向善的方面而有些却很难。所以,道德的形成要有一个导向善的助力,这个助力就是教育。

道德与教育

原始氏族社会是否存在着道德的意识?这个问题是复杂的,氏族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而原始社会是以群居为生存形态。氏族社会的首领是德律的一种权威,原始人无鉴别的能力,有一种群体从众的心理,这正是道德的一种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的接受会使人在道德权威的阴影下形成一种固守旧俗的状态。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程度越高对道德的重视程度越高,对道德的认识更清楚,向上的善念也会越多,从而产生与时俱进的新道德。

道德的内在精神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对于道德的界定也不同,所以把风俗、习惯或是外在因素作为判断道德的标准是不确切的。虽然道德的外在充满不确定因素,但道德内在的原理与精神是确定的,即道德要适应时代环境,道德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

情绪是推动个人道德发展的动力。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克己实则是对自我情绪的一种节制,但这种节制并不等于完全的压抑与消灭情绪,而是要把坏情绪转化为好的情绪。

情绪也分为个人情绪与社会情绪,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情绪可能会受到社会情绪的影响,如果完全放弃个人情绪而遵从社会情绪,那么社会就不会发展。正如杜威说的:“文明进化的历史是特立独行之英雄的历史。”

过度的私心和欲望是道德发展的阻力。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欲望,过度的自私和欲求会破坏道德的发展,但适当的私心与欲望是道德发展的动力。比如你现在帮助一个人,表面上是出于你对她的同情,其实潜意识里你是有私心的,如果当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希望受自己帮助的人也会给予同样帮助,这是一种互助的私心。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3

一个全新的问题来了:道,荒废了好久好久,悠悠地像是一阵来自远古的风,而且还没完没了地未央中;然后想要遵道贵德,却又不能不“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那么该怎么实践道才妥?

老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隐藏于第二十章的问题,而是讲述了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并毫不留情地、狠狠滴调侃了一番自己。

为了便于理解消化,我把老子的这些自我剖析之词重新分段一下,我们先看原文,这样多少能有点感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老子一口气拍了四组不同角度的自我写真,下面我们欣赏并分析一下这些写真的字面意思,以及字里行间没有直接明说的弦外之音。

第一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熙熙攘攘地、热热闹闹、拥挤不堪地都奔向那条名利之路,那种态势就像是去参加一场盛大典礼或宴席似的,那种景象就像春天来了之后,熬了整整一个冬天的人们纷纷出门,登山或登上高台去迎春、赏春一样的。

我(老子):淡泊这些俗套的东西,不动声色地保持着宁静,像尚未开口说话的婴儿那样,只留给名利世界唯一清澈的表情,不言不语的,甚至连嬉笑都不会,唯有清澈。因为不去趟名利之路的那趟子浑水,所以看似没有路,而不知所往,不知所向。

第二组:“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众人:大家好像都是信心满满的,各种欲望似乎已经把大脑和心中所有的空间都装满了,好像有很多的收获,丝罗绸缎、金银珠宝、宝马坐骑、四驾马车马车什么都搞得风生水起,好像都非常丰富,丰富至似乎还有多余的了。

我(老子):我好像把这些东西都搞丢了,都搞没了,我混混沌沌的、昏昏然然的搞得像个弱智一样的!哎!我大概就是个愚蠢的家伙吧!

第三组:“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俗人:满世界的人都在夏光璀璨地炫耀着自己,他们或炫耀学识、或炫耀财富、或炫耀服装、容颜、甚至连脚趾甲也在炫耀之列。

满世界的人(俗人——理解为世人——满世界的人)好像都非常精明,都很会算计,什么事情他们总能看得一清二楚的。

我(老子):我不行,我昏昏沉沉的,好像什么也没得炫耀;在精明算计方面,我更不行,好像个闷葫芦一样的,怎么也不开窍,没有巧智,没有不善机巧行事。

第四组:“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众人:众人都以有财富、有地位为荣,以这些证明着他们有本事。

我(老子):而我不行啊。前面都说了我像个没有长成孩子的婴儿,婴儿以什么为贵呢?当然是以能吃到母亲甘甜的乳汁为贵了。

其实谈到这里,我们应该有点儿感觉的。

《道德经》第六章,首次论述了道与母性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第十章,再一次论述了道与母性之间的关系(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道德经》第十章,谈到过婴儿与道(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自谦自嘲的老子终于暗示了天下人:不要搞错,这些就是明道的表现。

当然,除了这四组鲜明的对比之外,老子还给自己来了自画像:“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恍恍惚惚地浩瀚得像大海,无边无际;渺渺茫茫地飘忽如风一样,没有踪影,没有尽头,没有停留。

这不正是未央的节奏嘛。

这不也正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的节奏嘛。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4

原文我是看不懂的,从译文的描述中作了一些思考。

道德经分析的范围侧重于非物质的一面,分析了个体和集体。个体分析的刻度是普通人与圣人。集体分析是侧重于道德来推动集体往更好的方向运转,而集体分析的刻度“你”和“我”。

人,人类社会,世间万物,用哲学和科学来概括总觉得不够全面,所以我喜欢用“物质”和“非物质”来得到两个范围。自有文字以来人类文明就在物质与非物质这两个范围萌生了无尽的好奇和探索,从古到今,从今到末来,人一定会探索下去。

哲学侧重点是“非物质”范围,道德经的侧重点也是“非物质”范围,但是他们的刻度不一样。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确有很大的内容差异,但是内容都是“非物质”范围,这挺重要的。我觉得产生这种差异内容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宗教信仰环境导致的。

扯得远了些,回到道德经。道德经里面的重点是什么呢?重点是一个人必须有道德,一个社会必须重视道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人是以人来教导、以人来衡量对错的。但是有些人是以神来衡量对错的,所以不同的依托形成了不同的对比。记得BBC纪录片里面就有讲到天主教对人们的生活形成的影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因为我从小就被我父亲教导人要怎么样,人不能怎么样,怎么才能成为人,这种用人来衡量对错的教导的确对我形成了一种塑造,这里的我对我过去的评价只是陈述事实的意思。

道德经其实是基于道德上思考总结出的一篇,从侧面上说,人们在那个时候道德已经到达了那一种地步。道德经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衡量、发展、成就形成的。道德经说明了那时候我们是以人来衡量对错的。维持自我的存在是需要代价。维持一个人的存在,就是说你要维持自己一个人的标准。圣人的存在就是维持圣人的标准。

其实道德经是什么这个我不是很感兴趣,为什么会有道德经呢?上面已经给出答案了。这里觉得一个事情挺重要的,哲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侧重分析“非物质”这个范围,但是人是由物质和非物质这两个范围形成的,学哲学的人不要忘了科学。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5

《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6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7

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伤害,有伤害就有怨恨,怨恨则是其他不良情绪的根源。人与人的怨恨是社会组织最大的毒药,也是人生的大敌。怨恨必须想办法消除。

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容易责怪别人,因此而产生怨恨,生活也变得暗淡无光。因为将产生怨恨所有的原因都外求,都认为外部环境对自己不好,别人对自己不好,而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了怨恨,所有的努力朝着负向用力的,那么今后怎么可能还会进步呢?如果每个人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他的随缘,不要在意结果,这样的结果可能会更好。

左契:古代的契约分为两半,债权人与债务人各执一半,其中左边一半归债权人保留,右边一半归债务人保留。责:索取偿还,即债权人以自己持有的债券要求债务人偿还财物。彻:周代规定农民收入按照收成交租的税收制度。契,可以引申为法。法需要道德的滋养,仅仅依靠法律,而没有道德的滋养与教育,整个社会都依靠法的张力,司法机构可能无法承受这个重担。法律可以解决社会矛盾,无法消除社会的怨恨,责罚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怨恨,只有道德滋养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无亲,没有亲疏的.差别,也就是没有没有偏私。天道既玄妙又清晰,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就在你心里。只要坚持真理,做到“内举不避亲,外兴不避仇”,没有亲疏,只有好坏,这个社会才会公平合理。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8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张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9

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老子的智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已成为了世界性的重要思想理论。那么,译文的准确程度非常重要,过去许多版本的《道德经》,都不能完美体现其完整意义,而且人们发现存在误判和曲解,这真是误导了世界,蒙蔽了心灵。如此智慧的经典,人们没有从内心深处受益,使世界陷入了没有真理准则的动荡之中。人们往往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喜好、需求来评说老子,说老子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中医学家、经济学家等等。不能与老子智慧同步的人还认为,老子是消极的、矛盾的、唯唯诺诺、低眉顺眼的小老头,这都是从字面上对老子的妄加猜测,不能与之同频的人,不能彻知老子内在的伟大。

其实,圣人的语言是一体全观的,真理是没有漏洞的,真理是处处适用的。如果一定说老子是什么家的话,最确切的应是心之本能学家。因为心是家之根本,其他家是根之枝叶。根之深厚,岂有不成就各种学家之理,世间各类学家,都需心之本能的滋养,才能保证保持一生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否则,各种“学家”最终只是一堆名词概念而已。所以老子撰写《道德经》完全是以提升心之本能、提高个人心性为出发点的,解决了个人的问题,就解决了社会的问题,每个人都自律,社会还会有问题吗?继而也就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当一个人内心平静之时,是不会与人发生是非纠葛的,不会向外投射,就会呈现一派祥和景象,所以印证了世界就是你,你就是世界。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收起并关闭分别比较指责之心,个人、家庭、社会、世界的矛盾纷争就会迎刃而解,国际祥和之日就会到来。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10

“无,名天地之始”

生命从何而来?父精母卵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就像是我们身上的任何一个细胞一样,即使它们有其特殊性,两相结合,也只能形成一个有特殊性的东西。比如泥与火结合,形成了陶,形态质地变了,本质还是没变,依旧是无生命体。那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到一个婴儿,生命从何而来?

生命又是什么?如果生命是健康肉体的组合,那如果有健康的`各个器官,由科学家将之天衣无缝地组合起来,这样的“人”会有生命吗?如果有,那我们讨论“精神”,“灵魂”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那肉体枯灭后,灵魂也会消亡吗?若灵魂永存,那它们会去哪里?

“名可名,非常名”

语言和名相不可执着,我认为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圣人之言论,于其时代,于其生活背景可行。但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或者每一个个体,都在变。譬如孔子重视“礼”,是因为周末年人心不古,道德有悖,而《红楼梦》中,在一个“家教甚严”的大家族要遵死礼,就是对年轻人自由思想的扼杀,鲁迅反传统文化,是外国的坚船利炮胁迫中国人不得不直面战争,直面生存困境,在活下去都如此艰难的战争时代,要普通百姓都知礼谈乐是天方夜谭。而在现世,经济科技网络发展,人有了钱想要更有钱,无止尽地追逐美,物质,权力,这于自然规律是相悖的。

世间凡种.种,都盛极必衰,人的物欲若不加以节制,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妨害思想或精神。所以现代说要复兴国学,因为国学里有一种中庸之道,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之心。譬如严冬熬过必会开春,自然延续了千万年的法则,人也应该遵守。所以“知道”后,人应该采取一种平和的生活方式,在平和的一天又一天中去探求宇宙生命的真谛。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就如我第一个问题,世上还有许多的问题不可答者,现实中似乎没有线索,因此要从“无”中寻。而“无”玄之又玄,因此我们要从“有”中细察端倪。事物的发也有道,那其生亦有道,正所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道而一”,因此“无”也可观也。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11

16日——20日,我参加了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举办的《道德经》妙解公益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品质。你可能会说:水有什么品质?有什么好学的?现在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向高处流还是低处?你一定会说:向低处流。是的,我们要学习水的谦虚和谦让,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见一块大石头,水有撞上去吗?没有。如果撞上去,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水是绕开了它。你可以去好好体会。

人体也需要水,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人类能活过一星期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还会有生命存在吗?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会枯死。水还可以帮我们清理厕所,清理我们不喜欢的污垢。但水并没有要求我们给它回报。这种舍已为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比如:做环保酵素。那怎么做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选择新鲜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内混合在一起,放在阴凉的空气流通处,要记得每天都要放气,不然发酵过程中瓶罐内产生的气体会把瓶罐顶开,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当然6个月以上最好。你试试吧!可以用来清洁家具,浇花等等。

通过学习《道德经》,让我懂得了水的品质,我们离不开水,我们就是水,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12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物生长起来。因此,万物没有不尊敬道而重视德的。道之所以受到尊敬,德之所以受到重视,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其自然。所以,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它)产生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养育了万物却不自恃其功,导引了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这才是极大极深远的“德”啊。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大道生成了万物,但是不把万物据为已有;抚育了万物,但是不自恃有功;引导了万物,但是不强加干涉,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大道深厚无私,是人类行事的楷模。人们追求礼尚往来,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其实是不合乎大道的,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大道遵循自然,无欲无求,即便在付出的时候也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大道没有分别之心,所以也就没有付出和回报的分别了。当大道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候,它也不会感到烦恼和怨恨。人类却不同,一旦我们的付出多于回报,或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烦恼和怨恨,有的人甚至还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这样不但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果我们因为怨恨曾伤害过我们的一个人而怨恨起整个社会来,就会变得愤世嫉俗、心胸狭窄起来。以充满仇恨的眼睛看社会,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谁能保证从未伤害过人呢?既然我们也曾伤害过别人,又怎能奢望不被别人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呢?因此,当我们的付出和回报不能划等号时,就一定要冷静地看待得与失,不要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回报而心生怨恨。老子在这一章中,阐述了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思想,这一处世哲学充满了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教导。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13

地球上万物的生长发育,自然界草木的荣枯,潮起潮落,昼夜的交替;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人类的演变,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

什么是“道”?自从学了老子的《道德经》以后,我明白了“道”。原来,“道”就是规律。

春天小草发芽了,到了冬天就会枯萎,而它却把种子悄悄地撒落在土地里,静静地等待来年的再次萌芽;潮水因为地壳的运动而涨落;白天昼夜因为地球的转动而规律的更替……

世间万物都在遵循各自的规律不停地循环变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的规律。在七十八章中有这样二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啊!水看起来是最柔弱的东西。如果你正确的利用它,它就会给人类造福,但如果你要去攻击它,你还不一定能胜利。人们说的“洪魔’’就是它。

一点点的雨露汇集成了小溪,小溪汇成江河,江河汇集成大海。看似柔弱的水因为它的谦逊和自强不息变得强大了。水,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无所不能克。天下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道德经》里还讲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只有遵循道法,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地用这句话警醒自己。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14

上学期,我们接触到了国学这一门课程。每个年级的国学课本不同,我们五年级,学的是老子的《道德经》。

一开始,我一点儿也不理解,老子讲的道家学。老子说,道非常模糊,它看不着也摸不着,它令人捉摸不清,但它却是推动世间万物进化的力量。我就不明白了,按老子所说,那这个道就是无形的喽,既摸不着也看不着。如果是无形的,它哪来那么大的能量去推动万物进化、变化?我认为,世间万物的变化,是自然形成的,怎么倒成了这个无影无形的道所致?老子还说,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带着道,可我做事情时怎么看都只看到周围的灰尘,哪里有道,道在哪里?我十分迷惑。不过我的这些想法,大家似乎都有。老子是得道高人,他讲的话,我们怎么能一下子就理解得了呢?有时,连那些专门研究国学的老师都不能完全明白老子思想中蕴含的道理。我想:虽然,老子说的大概念、大设想、大道我们不能很快明白,但他从“大道”里说出来的生活小道理却能让我们豁然开朗,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道的道理。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句就让我佩服之至,情不自禁地称赞老子观察身边细小事物的能力。这一句的意思是:有形的实体之所以能给人带来方便,其实是无形的空虚之处发挥了作用。没错,你看:一个杯子,水倒进去是杯子里的空虚之处容纳了它,而不是实的那一部分容纳它。同样的道理,一个房子,只有有了房子中间的空地方,房子才有了它的作用,它才可以住人。现在,我们想象,空虚之中含了道,那么,是不是就是道在无形之中帮助了我们?哈!对,就是这样,这样一来,老子的话是说得过去的。

经过注释的指点,加上我自己的理解,也才领悟了这么一点点,但这却让我很有成就感。想到这《道德经》里还有多少的秘密等着我去发现,不禁让我悠然神往。我想我爱上了《道德经》,爱上了国学,爱上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15

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爱无偏私,亦有不济;名虽美甚,伪亦必生。仁德之厚,行义之正,礼敬之清,皆载之以道。弃其本而适其末,虽盛其美,必有患忧,岂足处也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是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因物而全物之真,柔弱所以克胜刚强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知人者智,未若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未若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用志于内,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是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亦为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守强不强,守弱则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禅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代天施杀者,希有不伤手矣。夫燕雀有匹,鸠鸽有仇,自然以足,益之则忧。续凫之足,何异于截鹤之胫畏誉而进,何异畏邢是非同门,美恶同根,不可得而偏举也。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生生之厚,是以轻死,则更无生之地焉。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不足贵,贵在其母。四时成运,功成则移,以子知母,知易而行难。物壮则老,兵强则亡,道非常道,玄之又玄。形质承违,同乎于玄极。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昼。孰为此者天地。天地亦不能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其名曰大。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相;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道者,万物之奥。处卑不动,守静不衰,无形无影,无逆无违;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以道莅天下,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神无所加,则不知神之为神。是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子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子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X,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这是对上面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由此可见,以老子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老子对无为的崇拜。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关于无为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理解古代老子的无为论应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站内容均为网友上传分享,本站仅负责分类整理,如有任何问题可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反馈。

(0)
adminadmin
上一篇 2023年11月1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1日

相关推荐

  • 篮球赛闭幕词 篮球赛闭幕词 (13篇)

    篮球赛闭幕词的意思是**篮球赛结束后发表的讲话**。主要内容是总结比赛,对表现突出的队伍或个人进行肯定和表扬,对赛事进行回顾,并对下次比赛进行展望。以下是有关于篮球赛闭幕词的有关内…

    2023年10月25日
    030
  • 父亲悼词 父亲悼词简短 (19篇)

    父亲悼词是指用于追悼父亲时所发表的言词。它是一种特殊的讲话形式,旨在表达对已故父亲的感激、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下是有关于父亲悼词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2023年11月1日
    027
  • 视频制作合同范本

    视频制作合同范本1 委托方(下称甲方): 受托方(下称乙方): 根据《_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甲方委托乙方为其制作影视广…

    实用文档 2023年5月24日
    015
  • 工人述职报告 工人述职报告2000字 (15篇)

    工人述职报告是指工人向领导或上级机构汇报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的工作表现、成果和经验总结的书面材料。述职报告通常用于评估工人的工作表现,并为其今后的工作提供参…

    2023年11月2日
    07
  • 大学生简历范文 大学生简历范文100字 (18篇)

    大学生简历范文指的是一个针对大学生求职者所写的简历模板或者范文,它展示了如何撰写一份符合大学生求职需求的简历,通常包括简历的基本结构、格式、内容等方面的示例和说明。以下是有关于大学…

    2023年10月30日
    042
  • 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年度工作总结范文”这个词的意思是:一份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的范文或模板。它通常包括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概述、成功和成就、挑战和问题、改进和发展的建议,以及未来的目标和计划。总…

    2023年11月3日
    06
  • 述职报告模版 个人述职报告模板 (16篇)

    述职报告模版是**一个在述职过程中可以使用或参照的格式和模板**。以下是有关于述职报告模版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述职报告模版1 尊敬的领导: 大家好! 一年来,在公司的正确领…

    2023年11月2日
    03
  •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美篇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美篇内容 (19篇)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美篇”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个关于幼儿园六一儿童节主题的美篇。美篇是一种社交媒体上的文章类型,通常用于分享有趣的事情、展示照片、音乐和视频,以及分享个人或组织的故事和…

    2023年10月30日
    07
  • 授权书范文

    授权书范文是指一种能表达某种权利或权力授予某人使用的专用文书。这种文书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必需的,例如在商业合作、授权研发、授权使用商标等情况下,都需要用到授权书来证明某项权利或权力已…

    2023年11月3日
    05
  • 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 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初中 (17篇)

    “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这个词的意思是班主任对一个学期中所进行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结和回顾。这个总结通常包括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和行为的表现,班主任管理策略的效果,以及总结…

    2023年10月25日
    07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